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专家博客
高考日历:
  • 在线咨询
家长报考须知

填报志愿家长易犯的八大误区(一)

时间:2018-03-20 12:05:49 信息来源: 点击:

      误区一:越俎代庖,大包大揽
      填报志愿时,最紧张的恐怕不是孩子而是家长。说实在的,绝大多数高三孩子对目前我国大学专业并不了解,加上紧张忙碌的高三生活,学生的主要精力几乎全部用在了复习上,难以有时间去顾及志愿的事情,志愿准备就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家长身上。家长的任务主要是进行志愿常识的学习和资料的搜集准备,最终帮孩子拿主意、当参谋,但切不可在孩子选择专业方向上越俎代庖。
      一些家长喜欢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,到头来造成一些不该发生的悲剧,结果好事变成坏事。一位山东的家长,孩子是复读生,上年高考成绩不理想,复读一年后上了重点线,考生本人喜欢熟悉的环境,想在省内选一所大学找个好点的专业就读,但是他妈妈觉得孩子不上重点可惜了,为保证孩子能被重点院校录取,硬是让孩子报考了西部一所“985”高校,还在专业调剂栏上填写了“服从”,结果孩子被那所“985”高校的冷门专业录取。从填报志愿到踏上西去的火车,孩子心中的喜悦一点点地熄灭。到了学校以后,学生不适应当地的地理和气候环境,经常生病,对所学专业也毫无兴趣,渐渐地开始旷课,不参加考试,和同学吵架。这位家长千里迢迢几次探望和当面开导都没有结果,后来孩子以致产生了心理问题,不得不退学回家。
      专家建议:家长对孩子志愿加以正确引导,是很有必要的。但如果忽视考生的主体作用,任由自己大包大揽,并强制孩子做出某种选择,就难免出现偏颇。建议家长和考生尽量都站在彼此的立场折中处理,家长在填报志愿时给出中肯建议的同时,最好以孩子的兴趣爱好为前提,尊重考生的意愿才为明智。
      误区二:好高骛远,冒险填报
      这是高分考生家长易犯的错误。《孙子兵法》云: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。然而,很多家长并不能真正掌握孩子自身的真实水平,盲目追高,结果导致志愿失误,结果影响了孩子的前程。大前年一河南姓李的家长,孩子考后估分超过640分,欲填报中国人民大学。向老师征求意见时,专家综合分析各方面情况,建议他提前批填报北京师范大学,一本第一志愿在北京理工大学、哈尔滨工业大学、武汉大学、厦门大学中任选一所,因为这些学校以往在河南的录取分数线较中国人大要稍微低一些,考生填报这些学校更有把握,而且还可能上一个自己比较喜欢的专业。可这位家长并未采纳,没有填报提前批,一本第一志愿只填报了中国人民大学。分数出来后,孩子考了643分,比河南当年理科一本省控线高出54分。有关高校这年的录取情况如下:中国人民大学648分、北京师范大学630分、北京理工大学636分、哈尔滨工业大学632分、武汉大学631分、厦门大学639分。孩子虽然估分很准,考分高达643分,但志愿失败了,本能上一所名牌大学,最后却不得不走进“高四”的教室。
      专家建议:考生选择院校时有两点必须要注意:一是准确定位,充分了解自己所在中学历年的上线、录取情况和有关院校近三年来的招生情况(包括招生计划、录取最高分、最低分、平均分以及第一志愿投档分与相应批次省控线之差等),并根据当年考题的难易程度及自己的成绩选择相应层次的大学。二是合理设置“地域梯度”。填报志愿时应将眼界放宽,不要死盯住天(津)、南(京)、(上)海、北(京),将选择的范围放大,不但能减少落榜发生的几率,而且能提高志愿的“质量”。
      误区三:不明就里,望名填报
      不少家长易感性判断,认为“信息化”就是学计算机,“新闻学”就是当记者等等。而一些高校为了吸引生源,刻意把专业与“贸易”“信息”等联系起来,一些考生不掌握真实内情,纷纷报考,结果并未如愿。前几年计算机专业大热的时候,河南一家长的孩子高分考取了某高校“会计信息化”专业。这个家长认为信息化大概就是计算机类相关专业,“会计信息化”又是会计又是计算机,热门专业大联手,毅然决然地让孩子报考了会计信息化。可是到了学校后发现,原来的想法太傻了,会计信息化专业其实还是会计专业,只不过把计算机系统的应用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和会计应用的新平台。孩子本来对计算机专业一往情深,原本想成为以计算机专业为主要方向的复合型人才,将来做个IT精英,无奈选错了专业。
      专家建议:当碰到许多名字好听但不了解其内涵的专业,家长一定要多请教志愿方面的专业人士,或查看有关专业介绍的图书资料,甚至到开设该专业的院校贴吧里发帖求教等,这样就能避免望文生义给报志愿带来的负效应。